葡萄酒不只紅與白,探討葡萄酒的多元色彩世界

提到葡萄酒,多數人腦中浮現的不是深紅,就是清亮的淡金。然而,若只把葡萄酒想成「紅酒與白酒」的二元世界,那可就大大低估了釀酒師的創意,以及葡萄本身隱藏的魔法。

事實上,葡萄酒的色彩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豐富多彩。從淡如朝霞的粉紅,到深邃如琥珀的橙黃,再到驚艷亮相的寶石藍,葡萄酒的調色盤正在悄然擴充套件,挑戰著我們對這古老飲品的傳統認知。

 

為什麼本應無色的葡萄汁,最終會變成五顏六色的酒液?

你覺得葡萄汁是什麼顏色的?許多人可能會直覺認為,葡萄是什麼顏色,榨出來的汁就是什麼顏色。但事實上,不管是紅葡萄、紫葡萄還是青葡萄,剛榨出來的葡萄汁幾乎都是無色的。換句話說,我們在杯中看到的顏色,其實並非來自果肉,而是來自葡萄皮。

葡萄酒的顏色深淺與色調,取決於釀造過程中葡萄汁與葡萄皮接觸的時間長短和方式。以紅葡萄酒為例,當葡萄在進行長時間的「泡皮」過程,葡萄皮中的花青素和單寧逐漸釋出,賦予酒液深淺不一的紅色調。而白葡萄酒則大多跳過泡皮步驟,或僅使用淺色葡萄品種釀造,因此色澤呈現淡雅清透的黃色調。

雖然大多數紅酒的顏色來自葡萄皮,但也有少數特殊的葡萄品種,果肉本身就帶有紅色調,例如 Gamay de Bouze 或 Morrastel Bouschet。這類葡萄即使不經過泡皮,榨出來的汁液也自然呈現紅色。

 

葡萄酒不只紅與白,探討葡萄酒的多元色彩世界

粉紅酒:不是紅白混合,而是時間的藝術

很多人以為粉紅酒是紅酒與白酒的混合物,然而在大多數傳統產區,這種做法其實並不常見。

真正的粉紅葡萄酒通常是由紅葡萄品種經過短時間泡皮釀造而成。這個浸皮時間通常從數十分鐘到一兩小時不等,一旦釀酒師決定色澤足夠,就會立即壓榨去皮。這種獨特的釀造方式不僅讓粉紅酒的顏色呈現出更嬌柔的桃紅、鮭魚橘色或石榴粉,還造就那種介於紅白葡萄酒之間的風味特徵。

近年一種名為「灰葡萄酒」的風格也逐漸流行。這其實是粉紅酒的一種特殊形式,使用像黑皮諾這樣皮薄色淺的紅葡萄,進行極短時間的浸皮,創造出比傳統粉紅酒更淡雅的色澤,口感上也更加細膩精緻。

橘葡萄酒:用紅葡萄酒的方法釀製白葡萄酒

當人們開始談論葡萄酒的多彩風貌時,「橘葡萄酒」無疑是近十年最受矚目的明星。這種看似創新的風格,實際上是源自數千年前喬治亞傳統的古老釀造技藝。

雖名為橘酒,它並不是使用橙色水果,而是「用紅葡萄酒的方法處理白葡萄」:當白葡萄經歷長時間的泡皮過程(從數小時至數月不等),酒液便會逐漸染上迷人的橙色調或琥珀色澤。

橘酒最顯著的特點是它擁有一般白葡萄酒所缺乏的單寧,同時保留了白葡萄酒標誌性的清新酸度。隨著泡皮時間的延長,酒體變得更加渾厚,風味也更加複雜。這種古老的釀造工藝在現代釀酒界的復興,為葡萄酒愛好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味覺體驗。

黃葡萄酒:來自氧化與時光的金黃光芒

如果說橘酒帶來實驗感,那「黃葡萄酒(Vin Jaune)」則是時間淬鍊的經典。與一般葡萄酒陳年不同,黃葡萄酒的釀造不會補充蒸發掉的酒液。這使得酒液表面逐漸形成一層酵母保護膜,這層被稱為「voile」的薄膜隔絕部分氧氣,同時允許微妙的氧化過程發生。這種獨特的陳年方式賦予了黃葡萄酒特有的核果香氣和氧化風味,以及那亮眼的金黃色澤。

黃葡萄酒的風味特徵非常獨特,常常帶有核桃、杏仁、咖哩和蜂蠟的香氣,口感濃鬱而複雜,酸度清新。這種酒以驚人的陳年潛力著稱,優質的黃葡萄酒可以陳放數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不衰敗。

類似風格的葡萄酒還有法國波爾多的蘇玳甜酒和匈牙利的託卡伊,它們都透過某形式的氧化或貴腐菌作用,發展出金黃色澤和獨特風味,展現了時間對葡萄酒的神奇影響。

藍葡萄酒:是藝術還是噱頭?

在葡萄酒的色彩革命中,最令人驚訝的或許是2015年問世的藍葡萄酒。這家名為Gik的西班牙廠商由六位年輕創業者創立,他們大膽地將紅白葡萄品種混合,並加入紅葡萄中的有機藍色色素和食用色素,創造出這種前所未見的藍色酒液。

儘管這種藍葡萄酒因新增了甜味劑和色素而不屬於傳統葡萄酒範疇,它的出現反映了現代飲食文化的一股新趨勢:「酒不再只是需嚴守規範的傳統飲品,而可以是創意與市場的交會。」Gik團隊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打破葡萄酒世界的陳規舊習,創造一款適合新世代消費者的產品。

藍葡萄酒的問世在傳統葡萄酒界引起了巨大爭議,許多專家批評它更像是市場營銷的噱頭而非嚴肅的葡萄酒。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引發了關於葡萄酒本質的討論:葡萄酒必須遵循傳統嗎?創新與尊重的界限在哪裡?什麼是「真正」的葡萄酒?

既然葡萄酒色彩如此豐富,是否能從顏色推測風味?

答案是──可以,但有限度。

深紅酒:通常來自較長浸皮,單寧較重,酒體飽滿

淡紅酒:酒體輕盈,果香明顯,單寧較柔和

粉紅酒:介於白與紅之間,清爽活潑,適合年輕飲用

白酒淺黃:偏年輕,酸度高,以新鮮果味為主

白酒深金:可能經橡木桶,口感更圓潤,風味更複雜

橘酒:具結構、單寧,香氣複雜,常有氧化風味

黃酒:具有氧化與堅果氣息,風味濃鬱持久

然而,單靠顏色判斷風味仍然有限。畢竟釀酒師的風格、發酵方式、產區氣候都會讓酒展現截然不同的靈魂。例如,一瓶顏色淺淡的黑皮諾可能擁有驚人的複雜度,而一瓶深金色的白葡萄酒可能從未見過橡木桶,只是來自一個陽光充沛的產區。

更專業的品酒者還會觀察葡萄酒的色調和邊緣色澤。例如,隨著陳年,紅葡萄酒會從紫紅色轉變為磚紅色;白葡萄酒則會從淡黃色發展為琥珀色。這些細微的色調變化可以提供關於葡萄酒年齡和狀態的寶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