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嘗一杯長相思白葡萄酒時,你是否曾期待聞到百香果、柑橘的清新香氣,卻意外遭遇一股類似「貓尿」的氣息?
不必懷疑自己的鼻子,更不必倒掉美酒,這看似不雅的氣息,正是長相思最引以為傲的個性簽名。
初遇「貓尿」:野性風味的意外邂逅
長相思(Sauvignon Blanc)作為芳香型的白葡萄品種,通常散發著突出的綠色水果香氣,帶有顯著的青草味,類似於黑醋栗芽孢和鼠尾草的植物類氣息,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貓尿味」。
不過,許多酒友對於「貓尿味」這一説法可能不得其意,其實這種特殊的風味還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描述來形容,比如西方國家傾向於使用「黑醋栗芽孢」、「黃楊」、「接骨木」等描述。
這種味道一般出現在白葡萄酒中,尤其是法國盧瓦爾河谷(Loire Valley)和紐西蘭馬爾堡(Marlborough)的長相思葡萄酒。經檢測,長相思中確實存在芳香型的硫醇類化合物(包括4MMP、3MH和3MHA)及吡嗪(Pyrazines)類化合物,正是它們給葡萄酒帶來了類似貓尿的刺激性氣味。另外,雷司令(Riesling)、鴿籠白(Colombard)、賽美蓉(Semillon)、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以及梅洛(Merlot)中也被證實存在不同含量的上述芳香型化合物,因此也可能帶有這種氣味。
研究表明,吡嗪僅來自葡萄本身,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受葡萄園的微氣候影響。長相思屬於早熟品種,隨著葡萄的成熟,吡嗪可以在太陽下分解,但葡萄若未達到完美的成熟度,或是被其枝葉遮擋無法得到充足光照,聚集起的高濃度吡嗪就會帶來刺激性氣味。加上,盧瓦爾河谷與馬爾堡產區氣候涼爽,較低的氣温有助於保留品種的清新特徵,同時也更可能帶來「貓尿味」。
雖注意的是,吡嗪所帶來的青澀氣味並不是葡萄酒的缺陷,而是長相思酒款的特色之一,在其愛好者眼中,這恰是長相思的迷人之處。長相思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大葡萄種植區,在不同風土與釀酒師的魔法下可以展現出無限魅力。
除了獨特的香氣,長相思還有七個鮮少人知的冷知識,顛覆大家對它的固有認知!
① 葡萄界的「活化石」傳奇
長相思的基因故事追溯至公元前6000年的高加索地區,比它的後代赤霞珠早誕生至少3000年,堪稱葡萄界的「活化石」。
它與法國古老品種「白高維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親緣關係,彷彿是葡萄家族中一段跨越千年的浪漫邂逅。在中世紀修道院的「葡萄育種計劃」中,長相思意外誕生。16世紀法國農書《葡萄種植紀要》中記載的「Sauvage」(野性葡萄),正是它的前身。因其果實天生抗病蟲害,被修士們親切地稱為「上帝的防波堤」,彷彿是上帝賜予葡萄園的一道天然屏障。
② 譯名之妙:從野性到詩意的華麗轉身
「長相思」這個充滿中國古典美的譯名,與它的法文名Sauvignon Blanc的本意形成了奇妙的反差。Sauvignon意為「野性」,Blanc則指「白」,直譯過來便是「野性的白葡萄」。
這個詩意的中文譯名最早出現在1999年,隨後便廣泛流傳開來。其實,早在1892年,張裕公司創始人張弼士將其引入煙台時,文人墨客便賦予了它這個充滿相思情愫的譯名。這一譯名,不僅巧妙地為國人展現了長相思葡萄酒所代表的優雅氣質,更成就了中西文化的完美交融,宛如一座橋樑,連線著東方的含蓄與西方的奔放。
③ 產地探秘:南非——隱藏的王者之地
多數人或許認為紐西蘭馬爾堡是長相思的第一大產區,然而事實卻令人大跌眼鏡——南非西開普省才是真正的隱藏王者。這裡種植面積達23000公頃,比馬爾堡的19000公頃多出21%,而且60%的酒款出口至亞洲市場,足見其在亞洲市場的受歡迎程度。
南非斯泰倫博斯產區的長相思更是獨具特色。由於當地的花崗岩土壤,這裡的葡萄酒帶有獨特的薄荷巧克力味。在2024年的Wine Spectator評分中,該產區酒款的平均分甚至超越了法國桑塞爾,這無疑是對南非長相思品質的高度認可,也讓人們對這片土地上的葡萄酒充滿了更多的期待。
④ 家族傳承:赤霞珠的親生母親
1997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研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證實了長相思與品麗珠自然雜交誕生了赤霞珠。這意味著每瓶波爾多紅酒裡,都流淌著長相思的基因密碼,彷彿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家族傳承。
在波爾多佩薩克 – 雷奧良產區,酒莊們別出心裁地同時釀造長相思白葡萄酒與赤霞珠紅酒,並推出「母子套裝」。2024年,拉菲古堡的此類套裝拍賣價高達12000歐元,這不僅體現了消費者對這種獨特組合的喜愛,更彰顯了長相思在葡萄酒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⑤ 極地奇旅:南極邊緣的冰爽體驗
智利巴塔哥尼亞產區(南緯43°)是全球最南端的長相思種植地,這裡宛如一個冰雪世界,充滿了神秘與挑戰。冰川融水灌溉加上強紫外線照射,賦予了這裡的酒液獨特的品質。其酸度如青檸般鋭利,還帶有海草與鹹礦物質味,彷彿將大海與冰雪的精華都融入了這一杯美酒之中。
這裡畝產僅1.2噸,約為馬爾堡的1/3,產量稀少更顯珍貴。2023年,單瓶均價突破200美元,成為收藏家們的新寵。每一瓶酒都像是一個來自極地的精靈,帶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葡萄酒愛好者為之傾心。
⑥ 歷史迴響:王室禁令與甜酒功臣
178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認為長相思的濃鬱香氣「會敗壞貴族品味」,竟下令在盧瓦爾河谷剷除其藤蔓。然而,農民們巧妙地將枝條藏於蘋果園,才讓今日的普伊 – 富美產區得以留存。如今,普伊 – 富美的長相思被稱為「國王的後悔藥」,帶燧石與濕石頭風味,彷彿在訴説著那段歷史的故事。2024年Vinexpo展會上,一款1989年的老年份拍出3800歐元的高價,見證了它的歷史價值與獨特魅力。
在法國蘇玳產區,長相思雖常被賽美蓉的光芒掩蓋,但它卻默默地發揮著關鍵作用。其薄皮特性易感染貴腐菌,與賽美蓉的飽滿酒體形成完美互補。滴金酒莊(Château d’Yquem)的貴腐酒中,長相思佔比可達30%,賦予酒液清新的柑橘酸度,平衡高達200g/L的殘糖,成就了「液體黃金」的傳奇,成為葡萄酒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⑦ 冷戰秘辛:間諜葡萄的傳奇故事
上世紀60年代,蘇聯克格勃曾試圖偷取波爾多格拉夫產區的長相思枝條,在克里米亞半島復刻種植,然而因氣候不適最終失敗。遺留的3株老藤如今已成為當地葡萄酒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見證了那段充滿諜戰色彩的歷史。
如今,波亞克酒莊為頂級長相思葡萄安裝微型晶片,每串葡萄都可追溯至具體藤蔓。2024年,防盜投入達每公頃1200歐元,可見其對品質的嚴格把控與對葡萄的珍視。
從南非開普敦的陽光山坡到智利巴塔哥尼亞的冰川邊緣,從波爾多的貴族酒莊到紐西蘭馬爾堡的現代莊園,長相思的足跡遍佈全球。這杯中流淌的金色液體,不僅是美酒,更是人類與葡萄相伴數千年的文明史,每一滴都藴含著無盡的故事與魅力,等待著我們去品味、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