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座東方之珠以其獨特的商業生態系統吸引著全球創業者的目光。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香港擁有高度國際化的商業環境、健全的法律體系和自由的資本流動,這些優勢使其成為亞洲最具吸引力的商業中心之一。
香港IPO市場在2025年第一季度表現活躍,新股數量同比增長25%,融資額更是飆升287%,這充分顯示了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
然而,香港市場也面臨著獨特的挑戰。這座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商業租金位居世界前列,人力資源競爭激烈。同時,香港消費者以挑剔和多元化著稱,他們既追求國際品牌的品質保證,又注重本土文化的親切感。
根據NielsenIQ的《2025年商機指南》,香港消費者正變得越來越「有意識」,他們不再盲目跟隨潮流,而是根據個人價值觀和實際需求做出購買決策。這種消費行為的轉變,要求企業必須更加精準地把握市場脈搏。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創業者和企業家需要制定清晰的市場進入策略。傳統上,市場進入策略可分為「跟風」和「創新」兩大類,每種策略都有其適用場景和實施要點,。
「跟風」策略:在成熟市場中尋找突破口
「跟風」策略在香港這個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中,往往被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視為降低風險的有效途徑。這種策略的本質不是簡單模仿,而是建立在對市場現有成功模式的深入分析和優化基礎上。特別是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消費市場,許多行業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商業模式,這為「跟風者」提供了豐富的參考案例。
● 「跟風」策略的顯著優勢
① 大幅降低試錯成本:創業者無需從零開始培育市場認知,而是可以直接進入一個已被驗證的需求領域。
② 借鑑先行者的經驗教訓:創業者通過觀察市場上現有經營者的運營模式、定價策略、營銷手法和客户服務,後來者可以避免重蹈覆轍,直接採用最有效的商業實踐。
③ 成本控制:當創業者進入一個成熟市場時,供應鏈、人力資源和營銷渠道往往已經形成規模效應,這使得新進入者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取必要的資源。
● 「跟風」策略的潛在風險與應對之道
然而,「跟風」絕不等同於簡單模仿。在香港這樣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缺乏差異化的「跟風者」很難脱穎而出。創業者必須清醒認識到,即使是看似成熟的市場,也充滿了隱形陷阱和競爭壁壘。
1. 市場飽和:當一個行業已經有大量競爭者時,新進入者可能面臨激烈的價格戰和微薄的利潤空間。
2. 趨勢的可持續性:某些行業的繁榮可能是曇花一現,特別是在香港這樣變化迅速的市場。創業者需要仔細評估目標行業是「長做長有」還是短期風潮。
要在「跟風」中取得成功,創業者必須找到獨特的價值主張,這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細分市場定位:在大的行業趨勢下,尋找尚未被充分服務的特定客户羣體。·
體驗升級:提供比現有競爭者更優質的客户體驗,無論是通過更個性化的服務、更便捷的購買流程,還是更獨特的店面設計。
技術賦能:利用最新技術提升運營效率或客户體驗。·
跨界融合:將不同行業的元素融合創造新體驗。
Honik認為,成功的「跟風」策略需要建立在深入的市場分析和精準的品牌定位基礎上。通過分析消費者輪廓、建構企業品牌成長計劃、整合規劃品牌溝通策略,再導入數據分析與數位工具,企業可以在跟隨大趨勢的同時,建立起自己的獨特競爭優勢。
「創新」略:開拓香港市場的藍海領域
與「跟風」策略相對,「創新」策略代表著一種更為進取的市場進入方式——不是跟隨現有趨勢,而是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或徹底改變行業遊戲規則。在香港這個高度飽和的市場中,真正的創新往往能帶來超乎尋常的回報,但也伴隨著更高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選擇這條道路的創業者需要有敏鋭的市場洞察力、堅定的執行力和承受初期市場教育成本的財務實力。
● 創新策略的競爭優勢
創新策略最誘人之處在於其帶來的先發優勢。當成功創造一個新市場或重新定義一個現有市場時,創新者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享受有限的競爭壓力。德勤中國的報告指出,2025年AI投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AI基礎設施和AI+賦能應用,那些能夠在這些領域率先實現突破的企業將獲得顯著的市場優勢。
創新者還能夠設定行業標準和建立客户忠誠度的先機。在香港這樣品牌忠誠度較高的市場,第一個滿足某種需求的品牌往往能夠長期保持領先地位。根據FIMMICK的《2025年香港數碼營銷市場6大趨勢》,Threads作為新興社交平台正處於用户增長階段,品牌若能及早佈局,將能獲得更高的自然觸及率和互動率,這正是創新者能夠獲得的早期紅利。
從財務角度來看,創新成功後的利潤空間通常更為可觀。在缺乏直接比較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往往較低,這使得創新者能夠在初期設定較高的價格點。NielsenIQ的報告顯示,在科技與耐久財領域,2023年高價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量與經濟型手機相比增長了17%,而經濟型手機的銷量則下降了32%,這表明消費者願意為真正的創新支付溢價。
● 創新策略的實施挑戰
然而,創新之路從不平坦,在香港市場實施創新策略面臨著一系列獨特挑戰。最顯著的莫過於高昂的市場教育成本。創新者不僅要推銷產品或服務,還需要教育市場理解其價值主張。
資源需求是另一大挑戰。與跟風策略相比,創新通常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無論是在研發、市場教育還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於資金有限的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來説,這可能構成重大障礙。
創新者還面臨被模仿的風險。香港市場的競爭者往往對新興趨勢反應迅速,一旦某種創新被證明成功,很快就會有跟進者進入市場。這些跟進者可能擁有更多資源和更成熟的銷售網絡,能夠迅速蠶食創新者的市場份額。
在香港這樣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純粹的「跟風」或「創新」策略都可能面臨侷限性。最成功的企業往往能夠找到兩者的最佳平衡點—在穩健的商業基礎上注入創新元素,或將創新構建在已被驗證的市場需求之上。這種混合策略既降低了風險,又保持了競爭優勢,特別適合香港這個既有保守一面又擁抱變革的多元市場。
HONIK與香港網頁集團(http://hkweb.com.hk)攜手打造創業支援新基建,從品牌戰略層到執行層構建全鏈路服務體系。我們以「品牌基因工程」為核心,協助創業者完成品牌定位校準、消費者輪廓繪製、成長路徑規劃及溝通策略設計;進而透過數據中台與智能工具的深度整合,實現從策略制定到落地執行的閉環管理。這不僅為創業者搭建了數位化生存的基礎設施,更開創了品牌價值創造與社會服務共生的新模式。